桌遊討論
為什麼要玩桌遊?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談的是,甚麼是桌遊?
引用維基百科
桌上遊戲(英語:Tabletop game或Table game[來源請求]),通常被簡稱為桌遊,又被稱為不插電遊戲,是針對如卡片遊戲(又包含集換式卡片遊戲)、圖板遊戲(Board Game)、骰牌遊戲(Tile-based games)以及其他在桌子或任何平面上玩的遊戲的泛稱。桌遊亦泛指不依賴電子產品的、通常不需要大幅度動作的遊戲,如殺手遊戲。而這個用詞最主要便是用來區別必需插電並且使用電子儀器產品才能遊玩使用的電腦遊戲、電視遊樂器等、完全不需任何道具或類型差異甚大的肢體活動如運動、舞蹈、武術,以及其他可能被人類或動物視做「遊戲」的娛樂活動。
以我自己的說法,就是在桌子上玩的遊戲都可以稱做桌遊
我相信一定很多人會有疑問,那這些遊戲跟電腦遊戲有甚麼不同?
最大的不同在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其實我很久以前就一直在想,現在科技那麼發達的現在,到底是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還是增加了更不必要的壁壘?
我忘了在哪篇小說裡面有看到一段文字
內容大概是指90年代(我記得是一個蠻年輕的寫作者),曾有提到,以前即便個性興趣差距很大的一群人當中
仍然會有所交集,因為大家都有相同的生活經驗
但是現在這個年代,又該如何呢?
我當初是怎麼接觸桌遊的呢?這要從兩個時間點開始說起
其實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做過一件事,就是拿出一本筆記本,然後開始自己塗鴉寫跟畫很多的遊戲
雖然那些很多都是簡單的大富翁,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印象非常清楚
我拿了一張打麻將的那種紙(其實我真的不知道那種紙叫甚麼XDDD)
然後開始畫了很多東西
那個時候我記得我是在仿作漫畫遊戲王裡面有一段是有人偶的棋盤對戰遊戲
雖然說我沒有包含整個地形都畫得很漂亮,但是,至少我仿作了這個遊戲,而且還真的很多人玩喔!!!
我想應該很多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小屁孩會做的事情>_>但是我就是做了
後來因為上了國中,考試唸書等等的,我完全忘了這件事情
一直到後來上大學有一次,一個朋友的邀約,到了桌遊店,我玩的第一款遊戲叫做小白世紀
雖然那是一個小遊戲,但是我突然覺得跟一群朋友玩那個遊戲的感覺很好
總比我長期待在電腦前面玩著遊戲好得太多(至少我是這麼感覺的)
從那之後就開始玩了桌遊,也開始接觸了很多的人
我發現,其實我玩桌遊的原因不是因為哪個遊戲好玩
而是,我喜歡跟大家一起快樂地度過某些時光
有時候玩桌遊也有另一番風趣的地方
我們知道要傳導信念、地方文化、歷史事件...等,我們會用文字、小說、電影、影片...等等各種方式來做傳導
但是桌遊,其實也是一種傳導的媒介
傳導理念的部分,有一款遊戲是我最近才有注意到的遊戲,那款遊戲是來自法國,名為步兵的恐懼
這個遊戲我看完了小柴的介紹(這個部分請大家自己去google一下吧XD)
我認為這遊戲的遊戲性小於想要傳導的概念
他想傳導的是恐懼,不曾消失過,故事在說的是世界大戰時期,被徵招入伍的年輕人面對戰爭時的恐懼
雖然我們無法以類似的觀感去體會遊戲背景所說的感覺
但是遊戲的設計者,的確是以製成遊戲的方式,去紀念一個作者,他想傳導的信念
而以台灣來說的有一款遊戲叫做走過台灣
這款遊戲是以台灣近四百年的歷史製作的遊戲,近期到還有太陽花學運
我雖然沒有玩過這個遊戲,但是看過卡片及說明書的一些內容,我感覺得出來設計者對於台灣這塊土地許多人文歷史上下了很多的功夫
我覺得如果我在求學時期,有這個遊戲的話,或許我當時的台灣歷史可能成績會相當不錯
也許有人覺得那是一個教材了,但是我認為很多遊戲遊戲都是可以當作教材使用
教學本身有各種不同的形式,要看教學者如何去運用
我比較熟知的遊戲其中一款就是馬尼拉
它是一款很好學習如何去做一個風險管理的遊戲
即便很多真正在學風險管理的人會覺得這遊戲把許多的條件太單純化了,可是在學習階段本來就是由淺入深,所以由簡單的概念開始練習,再慢慢加到難度比較高的境界
事實上我認為馬尼拉可以帶人在學習基礎理論的入門,更上的境界我不知道,但是我從馬尼拉這種風險管理概念學到了一些基本
也運用在我後來做事情的許多事情上
以上是我想跟大家說為什麼要玩桌遊的一些想法
事實上桌遊也是一種社交工具,當然也沒有特別說一定要玩桌遊,才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但是有時候當你玩著手機無聊的時候,也許可以找一個地方,找個三五好友們一起玩個遊戲
度過一個悠閒快樂的午後吧~